“京城之脊”的恢宏气势日益彰显
(资料图)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光明日报记者 李睿宸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涟漪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之一,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保护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意义非常。
日前,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交审议。
据了解,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2023年3月至5月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深入钟鼓楼、万宁桥、正阳门、蒙藏学校旧址等15个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紧扣条例制度规定,逐条对照法规条文,检查政府的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规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等,推动中轴线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报告显示,钟楼、万宁桥、天坛神乐署、正阳门箭楼等文物已完成修缮,并同步开展重点文物日常保养维护;景山、太庙、社稷坛内住户腾退完成,天坛、先农坛内住户和单位腾退取得较大进展;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等重要考古发现,进一步实证北京中轴线。报告认为,中轴线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保护状况及周边区域环境风貌不断改善提升,“京城之脊”的恢宏气势日益彰显。
开展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专题展、举办“最美中轴线”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进行“数字中轴时空舱”“云上中轴小程序”等线上展示……报告显示,近年来,北京不断提升中轴线文化价值传播影响力,激发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的热情。
报告指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已编制完成,为中轴线整体保护提供了指引和依据。此外,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积极完善配套制度、措施,设立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组建北京中轴线专家智库等,不断健全管理机制体制。
对于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报告显示:部分既是城市公园又是遗产点的保护单位,遗产保护的标准要求与市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需求之间还存有矛盾。部分社区反映,希望得到相关专业指导和培训,以组织开展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活动,提升保护区域内居民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参与度。
为持续保护好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报告指出,应进一步规范日常统筹协调机制和程序,更好实现各方有效联动和资源共享,提升保护管理的运行效率。重视遗产地居民诉求,发挥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强对街道和社区组织开展遗产保护利用活动的支持、指导与培训,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努力使条例贯彻落实的过程成为促进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群众受益的过程。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31日 04版)
标签: